• RSS订阅
  • 版权声明
当前位置:首页 > 华人 > 正文

博士返乡“折腾”记
2023-05-18 16:14:36   来源:中国青年报   评论:0 点击:

中科院与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专业共同培养的高才生,如何与汉服结下不解之缘?博士返乡创业有哪些喜与忧?

  近日,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在被称为“宇宙中心”的山东曹县,探访曹县辰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、省级乡村好青年胡春青,听他讲述他和妻子孟晓霞创业路上的闯关故事。

  不愿意让身边人知道的学历

  谁也没想到,金属材料加工专业的博士生胡春青,学成后并没有进入与专业相符的航天领域。

 

 

  2014年,还在读博的胡春青在亲戚推荐下开始接触电商。学习之余,他在网上开店接一些小的订单,当年就有了盈利。2015年,业务量增加,妻子孟晓霞带着孩子回家开起网店,一人包揽设计、生产、布料、辅料……

  随后3年,妻子在老家开网店,胡春青一边读书,一边兼顾前端销售,网店平均每年销售额70多万元。小两口搭乘电商发展的红利期,尝到了创业的第一罐蜜糖。

  2018年,完成学业的胡春青返乡,回到曹县大集镇胡楼村开启创业之路。

  “上那么多年学,应该去高校或国企工作,或者当公务员。好不容易从农村出去,怎么能再回来?”顶着家人对自己未来美好憧憬的压力,胡春青只好谎称自己还没毕业。

  后来在家的时间越来越长,他告诉家人是工作了请假回来、生病请假回来。“反正各种理由,就是为了让家人觉得自己没有直接从事这个行业。”与此同时,胡春青在心里发誓:“一定要做出一番成就,做出不一样的东西。”

  2018年,网店搬到镇上的扶贫车间,很多事情开始发生变化。一天,面对大集镇党委书记的关心,胡春青仍未吐露实情,只说自己是(硕士)研究生。

  “有没有什么困难?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,胡春青尝试着向大集镇党委书记诉苦,“店铺急需扩大生产,缺资金和厂房”。在镇党委书记的协调下,这一问题当天下午就得到顺利解决。

  后来,当胡春青告诉镇党委书记自己的真实学历时,这位书记很生气:“这么高学历的人才返乡,你们(村里)为什么不知道?”这句话让胡春青心里一阵暖意,也让他对当地政府的印象大为改观:政府确实是在踏踏实实为百姓办事的。

  飞来“横祸”

  2017年,胡春青和妻子组建了由十几个人组成的团队,注册成立了公司。2018年,又购买了天猫店,进一步拓宽网络销售渠道。

  从中间商到开设家庭作坊自主研发设计、拥有自己的天猫店,胡春青和妻子孟晓霞从两地配合到携手前行,他们的演出服生意一路扶摇直上。和他们的创业历程几乎同步,整个曹县的演出服产业链也日臻完善,渐成规模。2019年,表演服市场火爆,全县演出服销售量已占全国份额的70%,成为全国最大的演出服产业集群和生产基地。

  当年,胡春青的团队销售额就达到1200多万元,年底,他加大资金投入备货,铆足了劲儿准备大干一场。

  不料新冠疫情突如其来,很多演出不得不中断,演出服市场需求下降,货物大量积压,给所有人泼了一大盆冷水。胡春青和妻子孟晓霞突然间有些发蒙,苦心经营多年的演出服电商生意连同全县同行业,“僵在原地,走不动了”。

  以前站在这个风口,“就是一头猪也能被吹上天”,孟晓霞觉得,仿佛他们的创业被推着向前跑。她和丈夫两个完全没有创业经验的“小白”,甚至根本没有时间驻足想想这条路应该怎么走才更适合自己,然而市场急转直下,瞬间不知所措。

  2020年3月,市场情况未见好转,实在难以支撑的胡春青开始考虑转型。

  “之前,我们主要售卖演出服,汉服只占很小比重。”胡春青发现,经大数据分析,汉服销量稳定、市场波动小,于是很快将精力和研发转入汉服行业。

  转型之路不亚于从头再来,创业路上才刚刚摸出门道的胡春青又面临新的挑战。

  “一切都很陌生,之前并没有真正进入汉服行业,只好一点点开始学习直播、带团队、开发产品、学习汉服文化知识、逛博物馆。”为了更深入了解相关文化,胡春青先后去了杭州丝绸博物馆、孔子博物馆、龙口文化博物馆等地,翻阅了不少书籍资料。

  最初接触汉服行业时,不少人认为胡春青“读了这么多年书,应该是无所不知的”,这无形中给了他不少压力。

  实际上,压力不止于此。直播介绍汉服文化时,孟晓霞念错了一个字,结果引来网友一片炮轰,这让孟晓霞难过了很长时间。

  调整心情后,两人拼命学习传统服饰手艺、形制等。接下来的两年,尽管受疫情冲击没赚太多钱,但他们收获了成长机会和空间,“哪怕再困难也没放弃过”。

  陷入行业内卷

  曹县汉服产业日益崛起,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。官员直播带货、公职人员参与汉服展演、“乡村好青年贷”金融服务、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举措,直接助力全县汉服产业发展。

  2021年,曹县作为“宇宙中心”出圈,一同出圈的还有曹县汉服产业,这无形中助推产业更快发展。但胡春青感受到,一时间行业陷入严重内卷,曹县的汉服企业在汉服商圈中的话语权可谓寥寥。

  “一开始我们曹县的汉服被外界认为是品质差、山寨,存在抄袭等各种各样的问题。”缺乏“江湖地位”,不被同行认可……曹县汉服产业缺品牌、缺龙头企业的现状日益凸现,胡春青下决心改变这一成见。“这也是我坚持做原创的初衷”。

  诸多媒体聚焦曹县汉服,在胡春青看来,这是一个很好的监督和推动曹县汉服产业发展的契机。“每个行业从无到有,总要有一些磕磕绊绊,汉服产业发展过程中,如果没有媒体的关注,我们可能三五年之后才能慢慢根据市场调节去推动它转变”。

  胡春青认为,这样的监督不仅对企业,对政府也有无形的压力,督促大家共同让行业更加规范成长。“其实这个过程中政府出了很大力,帮助对接设计资源、对接高校,对接一些高端的设备,让我们快速转型”。

  2020年,曾经躲着不愿意让身边人知道自己学历的胡春青,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——胡博士汉服工作室。

  “如果一个企业,老板都不去宣传自己的企业,谁会做这个事情。”尽管不擅长,胡春青还是硬着头皮站了出来,“把自己推出来,去讲我们现在做的事情、遇到的困难,让更多人关注到汉服行业,让更多人知道曹县有这个产业”。

  胡春青还有另一层考虑,政府提供场地供他成立工作室,也是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吸引返乡青年的一个窗口。“博士返乡创业做汉服,也算是一个热点话题,希望能起到示范效应,让更多人关注汉服行业”。

  自己淋过雨,就想着为别人撑伞。为了更好地规范行业,促进交流探讨,让新企业少走弯路,2022年曹县汉服协会成立,胡春青担任会长,由此搭建了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平台。

  在曹县汉服协会带领下,这些企业逐渐由行业内卷步入良性发展。根据曹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的统计,目前,全县2000多家汉服生产企业,除上下游相关企业外,原创汉服加工企业超过1000家,已形成了从创意设计、原材料、款式、制版、印花、生产,到电商销售、售后服务等一条完整的汉服产业链。

  全县头部企业越来越多,胡春青又有了新的想法,不同形制汉服产品、不同方向,应进行差异化发展。他建议,鉴于目前90%产品线上出售的情况,应打造线下成品集散地。目前,当地政府已投资110亿元建设了华服智创城。

  曹县汉服协会目前200多个会员,70%为25岁左右的年轻人,越来越多青年投身其中,其中不乏刚毕业的大学生。协会成立后,当地共青团也经常依托协会开展一些联谊、沙龙活动,给汉服从业青年和汉服爱好者提供更多交流机会,推广汉服文化的同时也为青年提供了一份独特的安全感。“以前穿着汉服在街上走总被指指点点,虽然现在汉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,但是大家感觉自己的爱好被‘官方’认可了,就很开心”。

  2020年,胡春青的博士生导师和同学曾来过这里,从惊讶、不认可到充分认可,胡春青给导师呈现了一份惊喜的答卷。“他以前是学材料的,现在还是材料。”胡春青明白,这是导师对自己的认可,这更让他感到自己做的事是值得的。

  如今,工作室已带动周边1000多名村民从事加工、剪裁、销售、直播、运营等环节,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。

  “曾经有过后悔的想法,但现在更加坚定最初的选择。”胡春青希望更多青年了解家乡产业。“学有所成同样可以回乡发展,家乡如今是一片活跃、有激情的沃土,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。不出门,一样可以建设家乡”。

  最近,胡春青正忙着同上海、杭州等地谈合作,“计划在上海举办线下展示销售中心,并对接杭州的设计研发资源”。

  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邢婷 来源:中国青年报

相关热词搜索:

上一篇:七旬老翁练瑜伽22年 凭高难度动作多次上电视
下一篇:【党旗下的国医名师】 民间土八路 中医——陈彩声

分享到: 收藏
评论排行